关于禅定 (中)
那入定之前会有六个步骤,粗心住、细心住、寻、伺、喜、乐、最后达到一境性。当你坐下来以后,你开始观察呼吸了,这是粗心,粗细的粗,你慢慢安住下来。细心住,你在觉知你的所缘了,这个时候进入细心住。寻找呼吸的冷热为寻。伺是等待的意思,你在寻找呼吸的冷热的时候你不可能马上就能找到,马上就能粘得住,当你在不断的触碰它,这是伺。然后你身上产生法喜、产生轻安。轻安是你即将进入近行定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呢,人会觉得暖洋洋的很舒服。有的人身体好,气机很旺盛的,他会从这个尾骨啊,有一股气,把自己一节一节顶起来,姿势逐渐坐正,这是喜。乐呢,它是轻安能够持续拥有的一种状态。寻伺喜乐。最后你只看住你呼吸所缘这个人中上鼻端前,这个所缘这个点、这个位置,这个过程中你不再昏沉、不想睡觉,不在掉悔,原来小时候什么事啊、昨天跟同事什么事啊这些掉悔都没有了,你不再掉举,不再七想八想,你没有这些了,这个时候你进入到禅定当中。
进入到禅定当中呢,有些人就不老实:“那我这怎么办呢,是不是还要找点事情做”你但凡有这个想,你就从禅定里掉出来了。禅定是什么呢?是安定。你每一个呼吸都想着这个冷热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身上的轻安升起,你身上的气机升起把你一节一节顶起来,坐在这里很舒服,舒服的同时每一个呼吸都专注冷热,当你每个呼吸都很明确的时候,就是入定了。
入定不是你等来的,定不是你等来的,是你专注呼吸所缘的时候自然产生的。你坐在这里我熬,心里想着这个事情那个事情,反正他会让我清静下来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越追你的事情会越多。
还是那句话,心一境性是怎么产生的,是你专注你呼吸忽略其他杂事情形成盲点,那你只专注呼吸的时候,它自显现,在佛法中它叫做“自显现”,粗俗的讲就是水落石出。当你真正的是安住在一个点上的时候它自显现,但是你的心在昏沉、掉举、掉悔的时候你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法不会有很繁琐的东西让你去做,它肯定是一个简单的东西,但是呢正因为它简单而你比较复杂,形成落差认为高高在上、触不可及。其实法是很简单的东西,让你不想,“诶,我没想啊。。。”“我没想”这三个字就是三个念头,你听见我说话了这是一个念头,你要去分析这是一个念头,你要去解释这是一个念头,这所有的念头的连锁反应这一圈起来你看有多少个念头,你还想了没有呢?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持、行为好像是对的时候其实你是错的。按理说当你一个人要专注自己的呼吸,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很简单的事情。真的简单吗?其实也不简单。我们坐在这个房间里看不到灰尘,如果有一缕阳光照进来的话这个光柱里他都是灰,所以一个人在极静的情况下他会有很多的想也是自然的,是自显现。这个时候你把专注拿出来它的这种自显现就会息止下来,你的念头就会息止下来,专注于呼吸的冷热。当你这些杂事都能够息止下来的时候你每一个呼吸都是只知道冷热的时候这个时候进入了安止定。如果你这个时候要去想:“我是不是进入了定,或者是我这样坐着好舒服的。”这个时候你就已经从定里面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