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唯心造”,不是你的心外有一尊佛菩萨!
一切法由心想生——不管是哪一尊佛,都是你心里想的一法;三十三重天,是你心里想的一法;地狱十八层,也是你心里想的一法。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你在做事的时候,就会喜欢给自己贴标签:这个事情我做好了,欸,这就是善;这个事情我没做好,欸,这叫不善;那个事情我做得过分了,那叫做恶;还有个事情,做得不好不坏,叫不恶;很简单,举个例子,我走在路上,捡到一万块钱,好高兴;我跟我的同事出去跑业务,他谈了半天,老板觉得跟我有缘,把这个业务给我了,我好高兴,这个时候在你心里种下一个高兴的种子;然后回家的路上,一辆车停在消防通道,你从那里过,看不惯一下把车玻璃给砸了,看你还敢不敢停,回头一想这事情好像做过了,这是恶,那你们就记住,你心里在贴这些标签的时候,就种下了去天堂还是地狱的因,没有真正的善,也没有真正的恶,你贴的这个标签,认为是善、恶或者是高兴、不高兴,那如果你那天砸了车玻璃后,没想到车子里面有个小孩,那你如果没砸玻璃,小孩就会窒息而死,那你这是做了善事还是恶事呢?
所以,实际上,善与恶的区别是你在当下那一刻的感受是沾沾自喜还是自责,还是不去计较,不去计较在佛教里面叫做“不记业”,善业成就天堂,恶业成就地狱,你心里的这一沾沾自喜成就天堂,你心里的这一自责成就地狱,但是人永远是个不老实的动物,有的人就是:我做错了,错了我也是应该的;我做对了,没有我的努力这个事情就不可能完成。那我们接下来把这个事情放大,你的心以外,真的有一个药师佛那样的琉璃世界吗?一切法由心想生呀,那你心里想着这个东西有,那这个东西就有,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熟读经典,你就会知道,东方药师佛,他在成佛之前,发了十二个愿,西方阿弥陀佛,他在成佛之前,发了四十八个愿,只要你能满足其中的一个愿,你就可以去他们的国度。而我们呢,就很容易的认为必须要满足他的要求才能到他那里去,其实你仔细地想一想:你奋斗的目标跟他一样,这个时候你跟他的愿望是相同的。你们的愿望从哪里来?从心里来。当你们从心里发出这个愿望的时候,诸法唯心造,这个时候他就显现了,你的心里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吗?没有,但是你今天悲悯的心生起来,比如看到外面的小猫、小狗瘦弱没东西吃,你可怜它,这个时候悲悯的心生出来,观世音菩萨是大悲的愿,你这也算小悲了,这个时候你的愿和观世音菩萨相印,那你就是观世音菩萨。
所以你的心以外,没有一尊佛,没有一方净土,也没有一位菩萨,是你当下的愿和佛、和菩萨发的愿相印的时候,心相互的交融成就的功德,这个时候你的心发出来的愿和菩萨一样,而成就了这个功德,成就了这个果。所以,我们在平时修行的时候,才有一句: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你有这个愿,你在行这个事,你和佛、菩萨达成了一致的目标——庄严佛净土;所以说,不是你的心以外有一尊佛菩萨呐!